多個OFFER 怎麼選

求職者拿到公司offer,該怎麼選擇?

好久沒來跟各位分享一些經驗,之前很想要每14天左右發一篇文,但其實我不想要為寫而寫,而是想要提供讀者有用的經驗或經歷,所以我不會那麼頻繁的增加我的文章。另外,有些讀者會希望我寫一些主題,但是想想,我還是寫我懂的以及我知道的經歷、經驗、資訊就好,因為不想要誤人子弟,請大家見諒。很多讀者會到FB 粉絲專頁Hmanfire 問我問題,其實我非常開心也很感謝,因為我才知道原來我的文章真的有幫到人,所以請大家不要擔心,有問題就私訊我,我會以我能力所及給一些經驗給大家參考,大家再請自己思考哪些經驗對你(妳)比較適用。另外,之前的文章『口試問與答的藝術有稍微提到過,今天我想跟各位在更深入介紹這個主題。

《全球瘋轉職,要轉職才夠潮?》

2020 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全球企業都開始實施居家遠距上班,台灣也不例外,就我所知,GG(台積)、發哥(聯發科)、滷肉(聯詠)、帝王蟹(瑞昱)等,都相繼實施遠距上班,一直到現在2022年新冠疫情還是一樣存在全球,我相信遠距上班將會是一種趨勢,也因此現在滿多企業,面試都採用視訊面試,其實我不知道各位求職者喜不喜歡這樣方式,我自己是覺得還不錯,再不受限制的地點下,可以面試的工作機會增加了。所以現在面試很方便,舉個例子,以前我面試發哥時,早上竹北台元,下午和晚上面試發哥,需要兩邊跑超級累,現在只需要線上面試,輕鬆又方便,所以對求職新鮮人或是轉職者是一個優勢,除此之外,因為遠距關係,大家的整個生活變得更依賴科技,造成台灣科技業大爆發,IC設計三雄(發哥、滷肉、帝王蟹)瘋狂搶人和調薪,即時到現在這幾家還是持續徵才,所以現在是買方(求職者)市場,所以各位新鮮人和轉職者,真的非常有機會可以試試看,像是以IC設計這三家用人標準大幅降低,所以有機會就去試 一下,不過這些公司不是都不挑,閉著眼睛就可以拿到offer 。舉個例子,以前長官們看履歷,職缺需要的經歷和技能都要具備才有面試資格,現在長官是有符合兩、三項就可以有面試資格且現在新鮮人的薪資幾乎跟老人(定義:待在公司5年以上)薪資差距不會太大,大概是老人9萬、新人7,8萬左右差距,所以現在社會新鮮人應該算是滿幸福的,當然房價又是另一回事….。不過話說回來,我一定要轉職嗎?當然不是,還是看你現在對你的工作有沒有熱誠、對公司制度、文化認不認同、主管跟你合不合等因素考量,如果都滿意,我不認為需要換,畢竟換工作這件事要付出很多隱形成本,像是工作環境、主管待人方式、同事工作合作方式、公司文化等等,有人說要跳脫舒適圈才會成長,我認同也不認同,主要是要看你現在的人生階段以及人生規劃,如果還年輕(我認為的年輕35歲以下),我認為是可以去嘗試,如果你人生規劃就是要去頂尖公司,那當然就是要去嘗試,何況現在就是很好機會,但如果你人生規劃就不是在工作上而是在其他地方,例如:經營和諧家庭、成為少年股神、經營副業等,那我反而不認為你需要為了轉職而轉職,講這麼多還是要看你的人生規劃以及人生階段處於那個位置,所以我不想轉職,why not? 人生不是只有工作。

《拿公司OFFER ,選擇公司的評估條件?》

如果我要找工作,我要考慮哪些條件?相信這是每位求職者要思考與煩惱的問題。當然,我也不例外,首先,每個人在找工作會因為你的人生階段、人生規劃、人生經歷、家庭、自我認同、工作能力等等因素不同而不同。以我來說,當我是職場菜雞要找第一份工作時,我第一考慮點是錢,沒錯就是這麼膚淺,所以誰錢給的多我就去,不管工作內容,不管是不是做很潮的產品、不管工作時數等,當時我想到的是上面提到IC設計三雄,所以我也就投這三家,想說我前三大混血畢業應該有機會吧,不過投履歷都沒下文,連我的104履歷都沒打開過….,非常失望,所以其實我很懂那種投了履歷但都沒下文的心情,『就是覺得自己很廢』,不過有多了很多系統廠面試機會,最後我有拿到兩家OFFER 分別是新竹鴻海和我之前文章『科技業工程師人人百萬年薪?』提到的我稱作S公司,以2012年來說,這兩家OFFER 鴻海是給48k左右,而S公司是給52K 都保14個月,對當時科技業來說,普遍系統廠薪資都在4萬多左右,所以S給出52K保14個月,讓我天人交戰,畢竟鴻海是大公司且聽說也是賺錢部門,我到底該選哪個OFFER? 最後,我依據自己膚淺的條件,選錢多的。時間回到2014年,我從菜雞要轉職找第二份工作時,這時我評估條件變了,不再是選錢多的,因為S工作的洗禮,讓我意識到我到底在意的是什麼?當時我給自己目標是『下一分工作,我要想辦法待到5年以上』,因為這個目標我要評估的因素很多,不能很簡單的就選錢很多。以我而言,考量因素主要是工作內容、主管帶人方式、同事相處模式、工作環境、然後才是年薪,印象很深刻,最後拿到兩家OFFER,分別是M公司和R公司,M公司新人價7萬多,R公司比S公司多2K,沒錯就是這麼少,我連想都沒想直接拒絕M公司,每個人都覺得我瘋了,但我想說的是再給我選一次,我也是一樣的選擇,因為我評估綜合條件,我認為我無法在M公司待超過5年,以下就是我當初拿到多個OFFER ,如何選擇公司的評估條件,給各位參考一下,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年薪 — 公司給多少錢?請用年薪來評估》

雖然我前面把年薪條件排在很後面,但是不要跟我一樣傻啊,年薪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評估依據,因為代表你在市場上的價值是多少。話說回來,年薪到底包含哪些,就我所知道,年薪 = 薪資x 12 + 薪資 x 2 (年終 + 端午、中秋獎金等名目) + 績效獎金 + 分紅 + 股票(台廠幾乎沒有) + 專案獎金等,不過每間公司都有不同玩法,所以拿到OFFER 要記得打聽清楚,以R 來說, 年薪 = 薪資x 12 + 薪資x 1 (端午、中秋各0.5) + 1/2 年終 (過年前拿) + 1/2 年終 (4月底拿) + 1 / 3 去年分紅 + 2/3 今年分紅 ,看到這是不是很複雜,因為公司為了綁人會制定很多遊戲規則,不過原則上薪資越高還是對求職者越有保障,畢竟這些額外獎金會因為公司考量而綁東綁西甚至取消,所以近年來,很多人喜歡去外商,因為外商是薪水+股票為主,不會有很多花樣。以下是109 年薪資可以給各位參考看看,像發哥就不見得是最高年薪,另外,有些規模較小像是原相、信驊年薪也很高的。

109年中位數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職缺內容 — 工作要做的事情真的是你想要的?》

如果有看過我前面的『求職三部曲』應該會發現,我很在意職缺裡的工作內容描述以及面試時要各位多問工作內容是不是你想要的,會這樣一直重複提到,就是因為我有切身經驗,我第一分工作,因為只選錢多,我並不是很了解我到底要做什麼?等到進去後,我才發現我要做演算法開發,在工作期間才發現,其實我並不是很有sense ,必須多花時間努力才能完成工作任務,久了就真的沒興趣、沒成就感,進而造成我工時很長但工作成果很差,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每天度日如年,這是我換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熱情,最後我換了工作,整個砍掉重練,我重新找了跟研究所論文相關工作內容,由於本身研究所會需要接觸Embedded system , linux device driver 的領域,跟原本演算法比起來,算是比較有興趣,這裡我跟很多人一樣,唸理工科、進入科技業只是為了可以有飯吃養活自己,不是對科技業有熱情、有抱負的有為青年,所以也不是說我真的對Embedded system非常有興趣這樣,但是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都沒興趣要怎麼選?我覺得也許可以反過來思考,你對什麼不排斥,可以做這件事至少3年都不會懷疑人生呢?有些人,對這些工作內容都沒興趣但是因為這工作內容錢給的多,所以是支持繼續工作下去的動力。有些人,因為這份工作可以跟同事一起討論、研究很有革命情感,所以可以一直支持他工作下去動力。總之先去找到一個工作內容且可以讓你不排斥的工作內容,在慢慢發掘,你到底適合什麼?對於新鮮人,完全不了解工作內容在做什麼,那怎麼辦?以我的經驗,不用太擔心,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覺走,面試時看主管講的工作內容,你有沒有興趣,你不用給自己壓力要完全知道在做什麼?你只要被主管說服這份工作好像滿有興趣的再依據你的直覺走(好像可以耶),那就去唄。不用怕選錯,因為你還年輕。我有一個朋友,一開始就去聯發科做4G FW開發 ,不過做了一年多發現自己不適合,直接砍掉重練改做數位IC設計相關工作一直做到現在,所以新鮮人不用怕選錯,因為是正常的。

《主管帶人方式 — 好的主管帶你飛,爛的主管帶你睡公園》

我相信很多轉職者,很多時候不是因為錢太少、工作內容太無聊,而是跟主管不合。我一直認為找工作最怕的是跟人相關問題,最難去評估,原因無它,因為你看不到、不了解主管為人,不過話說回來,到底好的主管是什麼樣子?爛的主管又是什麼樣子?這一樣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定義不同,有些人喜歡主管技術能力很強,不是只會出一張嘴且很罩很會去擋子彈,但是脾氣很差。有些人喜歡主管會跟你博感情,但是只會出一張嘴,相信你並給你自由完成專案,但不會給意見因為他也不會。所以請自己思考一下,主管帶人風格怎樣是你喜歡的?以我自己來說,我適合的是主管很會當子彈、給我自由來開發自己專案、只看結果而不會管平常我在做什麼包含我請假(我有時請假就是不想上班,但你不要嘴我),不會要求我工時(我就是不想加班),只要project 有按照時間做完就可以,不用跟我搏感情,不開沒必要的meeting(開會真是最浪費時間的事情),以上這些因素就給各位參考囉!

《同事工作合作方式 — 每次我都做比較多,同事都不做》

這個我也認為是在職場上每個人常遇到問題包刮我囉,不過這部分在面試時你是無法了解的,你要進去工作一陣子才可以真正了解同事工作合作方式,不過面試時你還是可以問主管一些問題來了解狀況(不過只能參考…),例如:一個project 幾個人做?大概一個project有多少時間可以做?如何切割不同工作給每個同仁?這些問題可以幫你簡單釐清一些事情,一個project 幾個人做?假設1個人做代表就是一條龍概念,有可能team 人數少或是project 數量多造成要一個人完成一個project,如果10人以上代表project 可以切割比較細,各有各的好,一個人project 就是自己硬幹但是不需要跟同是工程師同事溝通,不過還是需要跟PM 或是主管溝通,10人以上代表工作不用包山包海,做好自己領域就好,但是溝通非常困難…. 尤其是大家都超愛傳球給別人,例如:我寫一個driver 要跟上層interface 溝通,但是application layer 說想要新增一個功能要driver 和HW 去實現來增加performance ,然後HW 說會增加cost 請application layer 用軟體處理或是driver layer 去處理,有沒有發現,都在推來推去,最後就是誰講的有理誰就可以不用做,這就是人多的缺點,造成有些人常常做的多在幫忙接球做功德,有些人好像沒什麼事需要做。哪怎麼辦?其實,目前沒有什麼很好解法,有時候真的很看主管會不會罩你,幫你擋掉不合理的事情,不過工作loading 重,就是要勇敢跟主管說你loading 重,為什麼重?請他調整工作loading,不過不一定有用,但是會吵的有糖吃,也許主管會用其他方式補償你,不過真的無法改善,還是建議你轉職,代表你不適合這樣子的工作型態不用硬撐,畢竟,身體還是比較重要的。

《工作時間 — 真的每天都爆肝,還是準時上下班》

工作時間也是每個轉職者一定會去考慮的重要指標,這裡可以給各位新鮮人一個工時評估依據,以IC設計來說,「離產品線越近、每個project 給的deadline 時間越短或是每個人要負責好幾個project 、職缺為越後端」通常工時越長,例如:有的部分不是開發產品而是做tool 像是profiling tool 或是只負責開發某個IP ,這種就離產品線很遠,相對就可以準時下班但是錢就會比較少(但也不是絕對),每個人接到project數量多或是deadline 時間很短也會讓每個人工作時間都很長,又或者職缺為後端像是APR or DFT 的工作則會造成工時較長,當然project 結束後就會變得輕鬆,所以綜合上面因素考慮,可以去評估工時部分。但是,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自己能力太弱雞,我剛到新公司時,我周邊同事每個人都7點左右就下班,跟面試主管說的一樣,不過我都要待到晚上9-10點左右才走,因為我太廢了,造成工作效率很差,這個就屬於我自己問題,不是公司問題囉!

《開發產品 — 做喜歡的產品,工作才可以做得久》

我認為做自己認可喜歡的產品,也可以放入你的評估標準,舉個例子我第一間公司是做SSD FW 開發,當時的我不知道SSD 到底是什麼,工作一陣子時,發現不太適合我,每次都要測試IOPS 多少,seq/random Read/write 是多少?我覺得滿無聊的,不過我其他同事都覺得很有趣,把自己開發產品放到市面上,看別人在mobil01 測試自家的SSD 得到正面評價是無比的有成就感,我這些同事目前都還在做SSD 相關領域,但我就跳到完全不一樣的領域,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我和我同事們都有找到自己有興趣的產品,對這份工作產生熱情而可以持續投入,如果可以請各位拿到多個offer 的求職者也需要好好評估這個因素。

《公司制度 — 有制度一定好?》

常常聽長輩或學長姐說,大公司比較好喔,因為有制度,到底什麼叫有制度?小弟我提出一些看法給各位參考,就我觀察,制度這件事就是整個公司運作的所有大大小小事情,舉反上班時間、出差、打卡制度、請假方式、申請福利金、停車系統、寫程式的工作環境、測試環境、電腦的管控等等,有沒有 一定的SOP且這些SOP 會讓我們公司所有人員感到方便以提升工作效率,舉個例子:請假方式,現在是電子化、自動化時代,如果請假還要叫你用紙本手寫的請假單和上網填個請假單哪一個方便?當然上網填個單囉,但話說回來,有制度一定好?像是上班時間、打卡制度,每個人就不見得喜歡了,所以不一定是好的制度,有些人就是喜歡睡到下午才來上班,晚上才12點才回家,有些人就是喜歡接送小孩,然後再回去上班等,但規定好上下班時間,對基層員工就會變得較不彈性。不過現在越來越多新創公司不會強制上下班時間且也可以居家上班,但是是新創公司有很多上面提的大大小小事情都沒一個標準,造成基層員工的不方便,所以這還是取決於你的個性適不適合這些公司所制定的制度囉

《福利制度 — 福利是一種小確幸》

以前的我認為一間公司的福利很重要,現在的我認為福利是一種小確幸。先說結論,我建議各位可以把這個評估依據放到最後面來評估當成一種小確幸,畢竟很多公司的福利也是你繳的福利金換來的,這些福利事實上你都可以自己用錢換來的。舉個例子:有兩間公司年薪差50萬,但是年薪少的有旅遊補助3萬元、伙食中餐、晚餐免費,小孩一胎補助5萬元,請問這些福利會讓你選年薪少的公司?所以這個絕對不是一個很重要的評估依據。

《教育訓練 — 對新人來說是一種福音》

如果你是社會新鮮人,我覺得教育訓練對新人多多少少都有幫助,你可以了解這些工作內容要具備的background 、要朝哪個方向去研究,幫助你快速進入狀況,所以如果有,對新人算是滿加分的。當然,我指的教育訓練不是有一個資深前輩帶你的這種教育訓練喔,而是會請外面講師、內部講師來針對某些特定領域來授課的課程。

《員工餐廳 — 好吃的會讓大家羨慕》

新竹園區公司的餐廳大部分都很難吃,只有少數幾家公司餐廳是可以吃的,所以你的公司員餐好吃是會讓大家羨慕的,不過我認為這也不是非常重要的評估標準,畢竟這也可以用錢解決,所以大家也可以放到後面來評估。

《公司環境 — 有停車場好重要》

我認為公司環境如果是新大樓、公司配的電腦高階、廁所乾淨等應該會增加員工想去的意願,像我就會納入評估標準,如果有停車塲那就大大加分,畢竟不是每間公司都有免費停車塲讓大家停的,公司如果肯花錢配好一點電腦,相信可以改善員工的工作效率,所以這部分各位也可以納入評估標準,不過也不是必須的就是。

公司文化 — 對員工有什麼影響?》

每間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適合與不適合,這項標準我覺得滿重要的,但是也很難再面試時就知道,就我知道,有些公司是以各個產品線為主,那個產品線為公司帶來最多的營收就可以享有更多資源包含分紅,講話也比較大聲,所以常常可以聽到同一個公司員工但是分紅差異極大造成一個公司多個世界的傳聞,有些公司則是實施均富或均貧卡,就是每個產品線員工分紅不會差異太大但是會以你的職等、績效來達到員工分紅的差異,這種就是公司文化的不同而造成公司政策不同,沒有好也沒有壞就是要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公司文化要討論非常廣,我也不是專家,這裡就不做進一步討論了。

工作升遷 — 升遷到底重不重要?》

升遷到底重不重要?我一直認為這取決於你想要在職場上要達到什麼目標,有些人就只是想要可以吃飽飯,不想壓力大,可以好好花時間在他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上,有些人就是想要升遷到一級主管,當然升遷越高年薪也會越高,但是要擔的責任也越大,也需要因為公司政治問題而要勾心鬥角。這邊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是基層工程師至少要升到資深工程師、再有餘力一點就是到主任工程師,至於要不要當管理職就取決於你的人生目標,當你升到資深工程師,至少年薪有一定保證讓你有資源(錢) 做其他你想做的事情。如果你發現你在同一家公司當工程師4以上年卻沒升遷到資深工程師,我建議你先跟主管要求升職或是直接轉職到其他間去談資深工程師,之後你真的對原公司念念不忘,只要你在前公司好聚好散,你是可以再回原公司談談看且職等是資深工程師或是更高的職缺,也許各位可以試試看。

《結論》

給新鮮人建議,第一階段,一定把年薪、職缺內容以及主管帶人方式納入最重要考量,其他可以自行排序哪些對你是最重要的,等累積一些年資,第二階段就是讓辦法讓自己升等為資深工程師,之後就看自己的目標來決定你想待在哪個位置。待在舒適圈不一定不好,很多人都說,要跳離舒適圈,人生才bla bla bla….,但我覺得人生是你自己的,你自己可以選擇你要過的生活,人生就是要快樂,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做大家認為成功的事情。最後,看完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可以幫助你選出你想要的OFFER。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麻煩到Hmanfire紛絲專頁按讚並分享給別人,讓我知道對你有幫助,我的初衷還是希望可以幫助那些剛畢業的新鮮人、轉職的求職者可以不要這麼茫然或選到不適合自己工作,然後因為一份工作而過的不開心。

發佈留言